作家为什么都要取一个或多个笔名

作家为什么都要取一个或多个笔名

作家使用笔名,是古往今来的惯例。比如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本名沈德鸿。1927年他写了一部小说《幻灭》,书稿送给叶圣陶,叶连夜读完,拍案称绝,但不敢发表,因沈德鸿是被国民党通缉之人,于是取笔名“茅盾”才发表了作品。这是为安全起见而用笔名,只是作家笔名的缘由之一。

作家为什么都要取一个或多个笔名

作家笔名的缘由之二,是作家使用笔名,可以避免麻烦,进退自如。正如邓拓在《燕山夜话》中所论:“谁也不必讳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坏,是以作者有没有名声和名声大小来做判断的,这使作者本人有时也很苦恼。署一个笔名就省去这种麻烦,说好说坏只看文章如何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遇见许多作者,有些学习和研究的心得,但是还不很成熟,用他的本名写文章发表,似乎反而觉得不够郑重,用一个笔名发表就比较好。

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在作者方面,既不必考虑万一意见有错误会发生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二则在读者方面,对于这种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的文章。”

此外,还有缘由之三,那便是作家对于自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游戏文字,不肯署本名或者影响广泛的笔名,于是随便编造一名,糊弄过去了事。

上面说的都是出于被动的原因而用笔名。其实在很多时候,作家还积极主动地使用笔名,来作为表达心声,抨击论敌,针砭时弊的锐利工具。清末著名谴责小说《孽海花》,作者本名曾朴。与作品描写的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腐朽衰败现实相照应,曾朴痛切地署上“东亚病夫”的笔名,以表达自己的愤懑与哀伤。

1919年新文学运动的高潮中,青年郭开贞诗情迸发,他在作品下署名“沫若”。沫,指沫水,即大渡河;若,指若水,即青衣江。身在异国他邦的诗人用养育自己的故乡之河作为笔名,意在表达海外赤子对祖国、对故土、对亲人的眷眷深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