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遵义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位置
黔北重镇遵义市,是仅次于省会贵阳的贵州省第二大城市,是历史极其悠久的西南边陲交通要塞。市区北倚娄山关,南临乌江,为川黔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川黔铁路穿越本市,为旅游增添了许多方便,使古时川黔咽喉之地变成现代黔蜀的通途。市区有凤凰山、玉屏山、红花岗等峰峦高岗,湘江穿城注入乌江,把市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
湘江流经市区的地方有桥梁十多座,把老城和新城连结在一起,老城在湘江西岸,多古老建筑。新城在湘江东畔,为老城向河东扩建而成,现代建筑比老城为多。
遵义市的名胜古迹很多,主要有“三寺一桥”。““三寺”即桃溪寺、湘山寺、大觉寺,一桥指普济桥。
桃溪寺在遵义市西南隅,原为唐代播州世袭的杨姓地方政权建成的大庄园,初名为桃溪庄。流经古寺的小溪叫桃溪,桃溪清沏见底。桃溪寺为苍松翠柏所环抱,古寺粉墙绿瓦,雕梁画栋。
现存寺庙系明代遗留,山门有对联,活绘出山寺的艺术意境:
四面青山朝佛座,
一湾绿水空禅心。
山重水复,寺院又多荷他花苑、佛地实为人间庄园,风光分外秀丽空灵。
湘山寺在遵义市东南面,位于湘江左岸湘山之巅。据记载,此寺初建于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3世纪末),原名护国寺。古寺由山门、大雄宝殿和后殿组成。山门两侧矗立七级浮屠五座,甚为壮观。
寺前遍地绿草如茵,寺后翠竹成林。中心建筑大雄宝殿左右配有厢房、回廊、楼阁、花池、亭榭,形成一小天井,需登七级石阶始达宝殿。寺内多古树。古寺建筑屡建屡毁,毁毁建建,而古树幸存的时间据说比殿堂更长。树荫遮日,是夏天避暑的绝好去处。
大觉寺在遵义市北郊的湘江上游。清初,四川资中名士闵相随吴三桂行军至此,发现此地为人间难得胜境,于是借故弃军定居于此,用10年之久的时间修建了这座大觉寺。寺成,闵相曾赋诗一首:
坦步寻幽一洞天,悬岩溅玉水涓涓。
买山非为学支遁,胜地应留大觉前。
大觉寺包括大士阁、斋堂、禅堂、文昌殿、灵官殿,还有观鱼池、映月台等景观。闵相之墓地在寺庙后院。墓碑刻有“开山功德主闵相之墓”九个大字。
遵义市桥梁甚多。在众多的桥梁中,要数普济桥最有名。此桥在市北面,为长14米,高、宽各6米的单拱石桥,据《遵义府志》所载,普济桥为播州大土司杨氏13代孙——南宋播州沿边安抚使杨粲始建,后屡毁屡建,现存古桥为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14年)重建;至今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到遵义市时,此桥甚可观赏。
悠久的文化历史名城遵义市本来名胜古迹就很引人瞩目,加上中国现代史上有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座名城内,遂使古城从此更加名扬海内外。
在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突围西进北上,向陕北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开始长征,于10月到达黔东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