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巴比伦和古埃及都曾大规模养猪
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以及北非尼罗河下游的埃及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它们都因河流的灌溉取得作物的高产,从而具有发达的经济,使其文明的起源走在世界前列。
今天的情况仍然如此,农业区集中在河流两岸,离河较远则是草原、荒漠;旱作农业仅限于条件较好的局部范围,剩下的则是游牧区,放牧的主要是羊、骆驼和马。
从该地区的农牧业情况看,在食物上,麦与羊肉的结合是十分合理的。猪在这里属禁食,也无人饲养。
可是,从考古研究的情况来看,古代两河流域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该地公元前5000前4000年的村落遗址中发现有陶猪模型,公元前2800-前2700年遗址中挖掘出的动物残骸中,约有30%是猪骨,这说明当时猪是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
公元前2400年后,猪肉已在该地区成为禁忌,其原因何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的文化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野生状态下的猪是靠淀粉质的根茎、种子、果实等为食。
此外,猪身上缺乏汗腺,须靠外界的湿润之气调节体温,森林既可遮阴,又有供其食用的根茎与果实,特别是橡树的橡子和沼泽中的草根是猪的主要食物,河畔、沼泽草丛密集,草根数量大,加上其地的泥水可以降低其体温,为猪提供了适宜的生活场所。在农业未充分发展以前,两河流域下游的大片沼泽,为猪的饲养提供了“天然牧场”。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首先是沿河地区利用灌溉成为良田,接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扩展导致了沼泽的收缩,使猪的天然食物来源枯竭,而只能用剩余的粮食。灌溉带来的盐溃化使粮食产量下降,也就难有剩余粮食去养猪。这样,养猪已无可能,猪肉从肉食中消失,转向与粮无争的羊亦是必然趋势。
在公元前1200年定居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由于他们的农业活动使森林很快就被砍伐殆尽,从而影响了猪获得橡子的生活源地。以后,猪肉不仅从餐桌上消失,而且在公元前200年全部完成的《旧约全书》的“利未记”中猪被当作“不洁之生物”,为犹太教所禁食。可见,作为犹太教禁忌的习俗与客观物质环境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当宗教习俗形成以后,必然会对现实生活发挥作用。1200年以后,阿拉伯地区的生活习惯与干旱环境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已约定俗成,公元7世纪时兴起的伊斯兰文化亦将其列为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