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社会发展简介

古印度的社会发展简介

据史迹发现证明,早在公元前两三千年以前,印度河已进入青铜文明时期,其居民为达罗维荼人。

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从北方侵入了雅利安民族,他们到印度之后,留下了关于他们活动的文字记录,这就是《吠陀》和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和早期《奥义书》。

古印度的社会

这个时代一直延续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史称"吠陀时代"。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河时,可能还是游牧民族,征服印度北部后,逐渐建立起奴隶社会制度。他们把人分成四个阶级,即四种姓:

第一等是僧侣,名叫婆罗门,掌管宗教事务。

第二等是贵族,名叫刹帝利,掌管行政事务。

第三等是平民,名叫吠舍,从事工农业劳动。

第四等是奴隶,名叫首陀罗,没有人身自由。

吠陀后期,文化东移,从印度河流域逐渐转移到恒河流域。同时形成了一些各不相属的奴隶制国家,号称"十六大国",其中最有名的是摩揭陀国和临儿国。这些国家互相攻伐,没有统一领主,史称"列国时代",下限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

列国时代的最大国家摩揭陀,曾有悉苏那伽王朝和难陀王朝。前一王朝有瓶沙王征服鸯伽国,乌达耶兴建华子城的壮举;后一王朝却正逢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6年东征到印度河流域来,遭遇大难。

后由大臣月护(孔雀,旃陀罗笈多)驱走了希腊亚历山大所留下的马其顿总督,统一了印度北部,建立起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公元前184年)。

到宾头沙罗时,又收入阿富汗和俾路支,合并德干。再到阿育王时,征服羯伽国,宏扬佛教,并传佛教入中国、日本、缅甸、暹罗、南洋,并与缅甸、叙利亚、埃及通商,而成为古代印度疆域最大的时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