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工艺与文化艺术

紫砂壶的工艺与文化艺术

从喝水到饮茶是一次飞跃,表明了生存方式的进步;从饮茶到饮茶享受又是一次飞跃,表明了文化生活的介入。紫砂茶壶的出现和流行正迎合了这个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历代文人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紫砂壶的工艺与文化

文人的赏玩中国士大夫把饮茶视为雅事,茶叶、水、茶具都非常讲究,唐人陆羽《茶经》中对各种茶盏的评判,为文人对茶具的追求提供了依据。

苏东坡嗜茶成癖,“砖炉石铫行相随”,将这些沉重之物随身携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东坡居士到宜兴一带看见古朴无华的紫砂,自然爱不释手,相传亲自设计了提梁壶。

以后从元代高士孙道明到明代金沙寺老僧,从明代大儒陈眉公到清代画家陈鸿寿,无不嗜茗饮而更喜砂壶。文人的喜好追求,对紫砂的风行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文人的指导明清的诗人、画家有不少直接指导艺人创作砂壶。相传时大彬善制大壶,听了王时敏、王鉴的意见,制作小壶,更易把玩。

清末大收藏家吴大邀名师黄玉麟到家中做壶并提出想法,提高了黄玉麟砂壶的品位。清代金石家兼画家陈鸿寿(曼生)对砂壶制作的指导更具体,设计了曼生十八式,并亲自题咏,使杨彭年的壶艺到了新的境界。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些优秀作品,都记录了文人在壶艺制作中的指导作用。

文人的制作文人直接参与砂壶制作历代都有。明代末年嘉兴人项石损为名书家,虽不是陶业中人,但亲自动手制壶,所制砂壶形质朴而雅,出手不凡,非普通艺人可及。

近现代画家、书家、金石家在砂壶上题咏绘画后再由艺人刻制的很普遍,有不少文人则是自己镌刻,因艺术修养深厚,自然韵味十足,文人气息浓厚。

紫砂壶的胎泥、造型、镌刻、印鉴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传统生活方式几乎是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其文化价值也正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吸收各种文化养分积累而成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