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节是怎么来的,端阳节是几月几日?

端阳节是怎么来的,端阳节是几月几日?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的又一古老传统节日——端阳节,它与春节、中秋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三大节日。

近年来,有人提出以端阳节作为代表中国的民族节日,它在中国节日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于它具有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

端阳节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端阳节“和中国人民一样的古老”。大约战国以后,它才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因农历五月在十二支中属午,所以又称端午节、重午节或重五节(古时候“午”与“五”相通)。

据说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初五生,为避“五”字之讳,“端五”便正式由“端午”取而代之了。

儿时我们都盼着过端午节,因为这一天可以吃上美味的粽子,一饱口福。我国人民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至迟在一千七百年以前,这习俗已蔚然成风。

端午节除吃粽子、划龙舟,还有插艾蒿、喝雄黄酒之类的习俗。因为古时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五日则是恶月恶日。这一天多瘟疫、鬼气与毒气,要避邪。雄黄酒可以驱除妖魔,消灾除病。《白蛇传》中白娘子喝了雄黄酒而现了原型,就是这种观念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不相信世间真的有什么鬼怪,但是在端午喝雄黄酒,薰艾蒿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端午在夏至附近,气温显著升高,雄黄酒和艾蒿有助于人们抵御此时大量繁殖的细菌,健体强身。

闻一多生前曾对端午节做过详尽的考证,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是吴越崇龙民族图腾的祭日。上古初民每每以为自然界的或想象中的某种事物具有种种神秘超凡的力量,就把这些东西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兼保护神,这就是所谓的“图腾”。

古代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每年五月五日,他们都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将食物装入竹简,或以树叶包裹,抛入江中,供龙们享用,与此同时,也将这些食物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此外,人们还划着龙形独木舟在水上竞渡,既取悦于图腾,又聊以自娱,这些习俗都远在屈原饮恨投江之前。

现在一些天文史学家认为闻一多的说法是正确的,但龙图腾祭日的说法还比较含糊,应该说它实际上是崇龙民族的新年。这无论从古代文献或民族学的角度都可以得到证实。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