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江南,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的乾隆皇帝
在民间,乾隆几乎就是皇帝的代名词。因为这位皇帝的影响太大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就是他的东奔西跑,把许多故事和传说留在民间。再由民间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相传过程中的添油加醋,使这些传说和故事,更加远离了历史。
这位皇帝,六下江南,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走出了自己的长寿和国家的稳定,不能算是太坏。
乾隆中叶,全国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明末的最高时期,达600余万顷,比顺治末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人口达到2亿多,社会财富已经极大地丰富。有了地,有了人种地,种地以后卖粮,之后就会有钱。社会繁荣起来,皇帝会率先享受这种繁荣。
史书记载,乾隆“所到之处,地方官员办差接驾,多求华美。修行宫,搭彩棚,办酒筵,搜罗土特产,靡费特甚。”
单说他一次的行程,从北京到杭州,往返近6000里。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飞机,全凭着人的两只脚走,或马的四条腿跑,该有多累?当年,就这一路,修建行宫三十多处,每隔二三十里,还设尖营一座。沿运河南巡的船队,仅纤夫就达3600人,分六班轮流拉纤。人累不说,花得钱是无以数计。
据说到了扬州,由众多盐商将迎之礼推上了高潮。那扬州,当时就是有钱人的天堂。民间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非常愉快的事。当年,扬州平山堂没有梅花,众盐商立马捐助梅树一万株,供皇上观赏。
为了让乾隆看新鲜,众盐商又集资放焰火,置花灯,演大戏,让他笑得合不了嘴。清人笔记还记载,某次乾隆在扬州大历虹园游玩,对左右说,“这里的风景,很像北海,可惜没有塔。”有一位叫江春的盐商听说后,立即用上万两的金子贿赂乾隆身边的太监,得到了那座塔的图形。
于是“鸠工庀材,一夜而成”,把皇上看得目瞪口呆,连连说,“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呀!”
乾隆在位时,不仅南巡六次,而且东巡七次,西巡五次。至于盛京、兴京,京师附近的天津、保定、热河、河南,随时巡行,纪不胜纪。
乾隆认为,自己这样跑,都是为了工作。他每到一地,不仅减免租税,增广生童学额,优待礼遇老年,召试文学之士。而且,还搞调查研究,从事文学艺术的创作,都是很辛苦的事。
他当然不知道,比他辛苦的,是那么多的老百姓。他不知道,但有大臣知道。据说一次乾隆在苏州的灵隐寺,见到一株梅树十分粗壮,而且造型特别,连连称赞。而此时身边的内大臣博而奔察,抽出佩刀,作欲砍树状。乾隆大吃一惊,慌忙拦住他。这位大臣说,“真恨此树不长在圆明园,让皇上这么辛苦来看它。”
这当然是在劝谕乾隆,而乾隆却拂觉袖而去。后来,所有劝阻过他巡幸的大臣,都被他一一贬官到偏远的基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