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
大时朝弘治十八年(1505),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上疏,却被刘瑾施以廷杖的刑罚。王守仁大笔一挥,一篇《乞侑言官去权奸以彰圣德疏》一气呵成,然后交给了正德皇帝。
这篇奏疏在六科九卿弹劾刘瑾的大潮中,可以说是最不激烈的一个。但是,王守仁的文章写得实在太好,很快便引起了刘瑾的注意,当即他便将王守仁下狱,后发配贵州龙场。
明代的贵州龙场,是一个鲜有人烟的不毛之地。被贬的官员们到达此地,能够活下来,就是上天眷顾了。王守仁卷起包裹正准备上路,却收到消息说父亲王华已经被刘瑾借故免职,调到了南京。
正德二年(1507)的春天,王守仁正式启程。临走之时,他的好朋友湛若水、汪抑之、崔子钟等都来送行。王守仁沿着京杭运河向南行进着,一路上风平浪静,但是,他的心却时刻保持着警觉。直觉似乎在告诉他,身边处处潜伏着危险,一切都要小心为上,事实也正是如此。王守仁还没有出京城大门,刘瑾的眼线就已经跟上他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伺机杀掉王守仁。
越往南路途越荒凉,自己死于非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王守仁决定,设下瞒天过海之计让这两个特务主动走人。
王守仁长叹一声,挥笔在所住房间的墙壁上赋诗一首:
“学道无成岁月虚,天乎至此欲何如。生曾许国渐无补,死不忘亲恨不余。自信孤忠悬日月,岂论遗骨葬江鱼。百年臣子悲何极,日夜潮声泣子胥。”并将其命名为《绝命诗》。之后,他转身径直走到钱塘江边,脱去鞋袜衣帽,扑通一声跳入了江中。
天亮之后,两个眼线发现了王守仁留在墙壁上的诗,匆忙跑到各处寻找他的下落,发现岸边的鞋袜后,便认定王守仁投江自杀了,匆忙回京复命。
正德三年(1508)三月,王守仁终于站在了龙场的土地上。龙场荆棘密布,杂草丛生。望着驿站里仅有的二十多匹马和几个年老体衰的老仆,王守仁只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盖了一个简单的小草棚,才有了住的地方。
王守仁来了还没几天,就和当地人打得火热。在他的带领下,这处荒蛮之地很快便有了文明的气息。渐渐地,王守仁又建立起“龙冈书院”,开班授课,而他也被当地人誉为“神人”。就这样在为龙场百姓服务和思考人生真谛相交织中一天又一天过去,终于到了奇迹出现的那一天,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王守仁兴奋的叫喊:“心——即——理”!
这一声大喊,宣告王守仁真正迈入了圣贤的境界,他苦苦思索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