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仙子”是指哪位诗人?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
王绩是隋末文中子王通的弟弟。十五岁时,王绩游历长安,拜见了杨素,当时艳惊四座,人们把他看作神仙般的童子,可见王绩的博学文采。
隋大业年中,王绩被推荐为孝廉高第,授秘书省正字的官衔,后来出任六合县丞。唐朝初年,以隋朝旧官待诏门下省。
王绩好酒,被人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年,由于当时太乐署史官焦氏善于酿酒,王绩跟此人兴趣相投,因此向朝廷申请,到太乐署工作,因此任太乐丞。后来这对焦氏夫妇相继去世,王绩自感失去了喝酒的知己,因此辞官还乡了。
王绩的诗,主要内容是山水田园之景,写景抒情的同时,往往透露出一种避世思想,但在他的闲适情趣诗里,也能读出一些对于现实的抑郁不平之感,例如他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中“东皋”是王绩辞官还乡、隐居时的游览眺望之处,诗人在此地远眺秋天之景,树木憔悴枯黄,夕阳偏照远山。
“长歌怀采薇”句,引用了伯夷、叔齐的典故。商朝亡国之后,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作歌说:“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见《史记•伯夷列传》)。如今身在隋亡之际,王绩见秋景而生一层忧郁黯然之情,隐约透露出避世隐居的意思。
这首诗是王绩传世最广的一首诗,它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