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如何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1)人应该如何生活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一卷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表明,关于正义者和不义者何者生活得更好更幸福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小事情,“而是一个人该怎样采取正当的方式来生活的大事”。
很多学者由此而将“人应该如何生活”作为《理想国》的核心主题,其实这也完全可以算作整个古代西方伦理学和古代西方哲学的最大关切。
(2)古代伦理学与近现代伦理学之区别
古代伦理学的核心是德性与幸福,它关注的中心不是行动而是行动者,关注的不是行事( doing)而是做人(being)。如我们本文所表明的,它关注的是何为“好的人”、何为“好的生活”,这通常被称为“行动者中心伦理学”(agent-centered ethics)。
而近代以来,人作为理性而自由的行为主体,其行动的合规则性以及规则本身的合法性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哲学家们的重视,故近现代伦理学则通常被称为“行动中心伦理学”(action-centered ethics)。
(3)中世纪神学伦理学承上启下的特征
当然,规则意识的上升从根本上说源于中世纪神学,因为上帝就是超越的立法者。所以,中世纪伦理学一方面可以归属于古代伦理学范式,但也极大地催生了近现代以来的伦理学。
比如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就经常说到法则、命令、律令等字眼。(康德著名的“两种东西”之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居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