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壶穴形成原因是什么?

重庆壶穴形成原因是什么?

在万州罗田镇天生社区,有一条看似平淡无奇的河流,在紫红与灰色的大地上肆意地展布、流淌,如果我们漫步其间,常常会被一些细节所吸引。

这里的河床并没有因为经年累月的流水磨蚀而显得一片光洁,反而在坚硬的砂岩之上留下许多坑坑洼洼。

这些坑洼密集地生长在河床之上,远观之下仿佛一群吸附在河底的贝壳家族,它们形似瓷壶,壶口多为圆形、似圆形,呈现出口圆、肚大、底平的特征。壶壁、壶口圆润光滑,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壶穴,又称“深潭”“瓯穴”,而它们形成的地貌特征,则称为壶穴地貌。

这些壶穴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最大的直径、深度可达13m,最小的直径却仅0.1m左右,或大小簇拥,或并生林立,或大中含小,虽多是形态端正,也不乏斜依歪倒之辈,各具形态,各具个性。

壶穴的形成尚未有定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山区水流湍急之地,往往能有所见。由于河水增量,带动着上游的石子向下游动,当石块遇到河底凹处之时,则前进受阻,于是只会在水流的带动下,在一处不停打转,磨砺河床,如此弥时久远,便会在原来的凹陷之地形成深邃的圆形孔洞。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