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诞生及地壳、地幔与地核

地球的诞生及地壳、地幔与地核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

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有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升高。

地球的诞生及地壳、地幔与地核

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离开始,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

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成分,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1、地壳

通俗地讲,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有的地方为5~8千米。

2、地幔

一般来讲,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位于莫霍面以下和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上的地下33~2900千米深处,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可以达到50万~150万个大气压,温度1200℃~3000℃。

地幔的质量占地球总质量的67.8%,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2%,厚度约2865千米,它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

它受地壳隔离,人们直接看不到,只有火山喷发时,人们才可以一睹地幔的一部分“熔岩”,它像房子的帐幔一样遮住了人们从地壳角度察看地核的视线,故称其为“地幔”。

3、地核

“地核”顾名思义是指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又分为外地壳、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

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立方厘米,物质呈液态,压力已达到136万个大气压。

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的状态。

内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立方厘米,也增加到了360万个大气压。其主要成分以铁、镍为主,所以又称“铁镍核”。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