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民居文化的特点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二战后,许多非洲国家获得独立,经济得到发展,各国都出现了一些现代化城镇,人民居住条件也得以改善,但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依然贫困落后,人们住房条件仍很差。
一般来讲,北非居民多住阿拉伯式的平房,撒哈拉以南的住房,以圆锥形屋顶的茅屋最为普遍。
埃塞俄比亚城市的住房没有门牌,人们只能凭著名建筑物或其他明显的标记来寻找自己要找的地方。通信也很困难,没有邮递员。
非洲北部的民居比较现代化。如阿尔及利亚的城市的一般人生活在设备齐全的高楼中。有水有电,住宅舒适。富人则把自己的家建在的林荫道旁,多数建成欧式风格的花园式住宅。
大城市中,也有条件很差的居住区,房屋矮小、潮湿、阴暗。现在阿尔及利亚政府正在努力改善那里的居住条件。
阿尔及利亚的农村住房多是用石料、砖瓦、粘土建成的平房,设有厨房、卧室、贮藏室、农具间、牲口棚等,当代农村出现了现代化住房,多是两层钢筋水泥建筑。这种乡村小楼住宅显得干洁、整洁、安静。
埃及城市居民的传统住房,是砖木结构的平房,也有用石头搭盖的,窗上安有铁栅栏。房顶很平,是全家聚会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尤其是夏日乘凉的好地方。房顶四周有围栏,可以遮挡外部视线,也可保障安全。如果是两层的房屋,第二层上有阳台,有女客接待室、卧室。埃及房间内部装修得很漂亮,但外表却十分朴素。
埃及人的住房有一个庭院,大门内有影墙一座,可遮挡外人的视线。大门用带特制锁的木门栓封闭。要打开大门必须开启门栓,用特制的门栓钉才成。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城镇居民已经逐渐住上现代化的房屋。近几十年在城镇中建了许多设备齐全的楼房,一般都分成一套套,供给市民居住,房间宽敞,阳光充足,有中等收入的人家可以住上这类房屋。
旧式房屋仍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没有窗户,光线暗。墙用粘土、石头筑成,或用土坯砌成。屋顶用海枣树枝叶覆盖,白天可以遮阳,夜晚可以散热。
热带沙漠地区的乡下人居住的房屋有土坯房、石头房、茅棚、帐篷、窑洞等多种形式。
赤道火国的"井中旅馆".马里斐巴摩拿地方的天气酷热难当,白天气温高达56℃。在那里行路的旅客无法得到休息,当地人就在高坡上打一口3米多深的干井,然后挖出一个高2米、面积40平米的空洞,空洞中安排二三十人的铺位,供旅客休息。井中旅馆的温度有摄氏十几度。旅馆还有餐厅、游艺室等,设在其他井中,为旅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