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颇具特色的中国民居(2)

盘点那些颇具特色的中国民居(2)

吊脚楼为干栏式建筑,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型,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吊脚楼最大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传说土家人的祖先为了防止猛兽的突袭和毒蛇、蜈蚣的侵犯,建造出来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渐渐地,这种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脚楼。吊脚楼除了抵御动物侵袭外,还有其他妙处:造价低廉,节约土地;通风干燥、防潮避湿;悬柱之间留有空间,可喂养家禽家畜,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过,这一方水土也可以“养出”自己水土上独有的建筑形式。

五、福建客家土楼群

福建土楼,最早产生于宋元时期,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发展成熟。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和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建造了具有客家特色的土楼。目前,福建土楼多分布在闽西的武平、永定、上杭及闽西南的平和、华安、南靖和漳浦等地。

土楼群造型大多造型宏伟,通常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掺上石灰、细沙、木条、竹片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土楼群的主楼、厅堂修筑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分列围屋、横屋和附属建筑。梁柱造型多变,左右挤压牵制,楼内廊道回连,四通八达,外部裹挟着封闭坚固的墙体,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土楼外墙用生土夯实,楼墙下部是用石头砌成的高约两米的基础防潮。墙体三层以下不开设窗户,三层以上开设大型窗户。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