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为国家统一都做了哪些
五代十国,华夏土地上出现了第三次乱世局面,在喧闹了近百年的时间之后,由赵宋夺得中原最关键的地方。
然而,此时的局面,并非天下归一,在赵宋王朝周边有很多垂涎中原这块土地的恶狼,便是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将军权一手掌握,处理了“内忧”的问题,紧接着需要解决的必然是十国这个“外患”。这一点与唐处理隋末群雄并争局面非常相似。一个政权,若想安然无事,必然得将身边的祸患铲除。
南唐位于宋的东南,与其直接接壤,在赵氏得到中原的时候,南唐之主惧怕赵匡胤的铁军,因此立刻向宋朝奴颜屈膝,年年进贡,以求残喘。
这是十国之中对赵宋王朝最没威胁的一国,但是赵匡胤却在处理完身边其他小国之后,毫不犹豫地发动了消灭南唐的战争。南唐国主李煜派使节去质问赵匡胤:“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赵匡胤按剑而怒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卧榻情结”并不是从南唐这里才开始的,此心病早已令赵匡胤郁结多年,不能抒怀。而让他始终如鲠在喉的便是后晋之主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从军事角度讲,“燕云十六州”面积虽然不大,却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部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这一地区的丧失,使当地的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然而在“燕云十六州”和宋之间却有一个北汉政权,北汉一直为辽所支持,因此赵匡胤才迟迟不敢轻易发兵,唯恐宋与北汉相争,被辽渔翁得利。
早在多年前,他便到赵普家中与赵普商量如何将这喉咙里的“鱼鲠”拔去。赵普却认为,北汉恰好可以成为阻挡辽入侵宋的屏障,至少在几年之内能保大宋北部平安;而南方的国家大部分较弱,先统南再平北是最好的选择。
赵匡胤也认为这是一统江山的唯一选择,并且大宋国库有限,暂时没有足够的财力应付北汉和辽国的联军,拿南方小国开刀已成必然趋势。
在赵匡胤当政期间,实行了很多经济政策,多半是为了累积财富用以统一国家,这为宋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然而,宋太祖的“卧榻情结”并没有解开,因其英年早逝,统一河山成为未完的梦。
将南唐后主李煜的《破阵子》改一下来评价赵匡胤:十数年来家国,九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干戈怎消磨。一旦归为尘土,昨日梦奈若何。最是仓皇辞路日,冥府犹响离别歌,垂泪对巍峨。
赵匡胤的一生足够辉煌,死时却显凄凉,但作为开国之君,他的离去虽带有遗憾,却够得上风骚了。
太祖之弟赵光义在前者突然离开人世之后,奉“遗诏”即位,是为宋太宗,兄长统一中土的未完心愿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宋太宗在收归吴越、平定北汉之后,心中得意,想趁着灭北汉余威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给自己的军事生涯添上最完美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