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流亡小朝廷的最后逃亡路
在新朝代建立若干年或几十年后仍然有人试图延续或复辟原来的朝代,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
南宋王朝的后期也没逃出这一历史规律。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杭州,南宋统治者投降,宋恭帝退位; 三月,恭帝等一行数千人被押往大都,而他的兄弟们一行人也在拼命地逃亡之中。
赵家皇族一行人在海上一路漂泊,躲过元军的层层围堵,终于到达了温州。当时不敢同元军大将伯颜当面谈判、落荒而逃的陈宜中躲藏于此,陆秀夫派人把他找了出来,而张世杰也率兵从定海前来会合。
一时间,队伍有所扩大,人心也稍稍安定下来。众人拥戴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昺为副元帅,以二王为旗帜进行抗元斗争。
在温州建立都元帅府后,众人知道温州离临安城太近,元军不久就会追到这里,就决定起身前往远离元军威胁的福建。又经过了一番海上颠簸,赵昰一行人到达福州。
五月初一,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他的母亲杨淑妃被册封为太后,垂帘听政。陈宜中被任命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陈文龙为参知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苏刘义主管殿前司。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这样流亡小朝廷在福州建立起来了,并粗具规模。
元军沿着赵昰的行踪一路南下,到了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元军已逼近流亡小朝廷所在的福州,试图消灭这支残余势力。此时小朝廷还有正规军17万,民兵30万,拥有的兵力远比元军要多,若是勇敢地放手一搏,完全可以与元军一较高下。
但是,小朝廷现在的朝政掌握在陈宜中和张世杰手里,陈宜中胆小懦弱,不敢与元军正面交锋,这自不必多言;张世杰也没有独当一面的魄力,所以在这两位实权者的主张之下,还未在福州站稳脚跟的流亡小朝廷又开始了流亡。
十一月十五日,陈宜中、张世杰护送着端宗赵昱、卫王赵昺及杨太妃乘一艘海船逃跑,谁知刚刚入海,就遭遇了元朝水军的围堵。幸好当时天气不好,海上大雾弥漫,赵昱一行人才侥幸得以脱身,捡回一条命。离开了根据地福州之后,小朝廷只能莛立海上行朝,四处流亡。
一行人在海上一路颠簸,辗转泉州、潮州、惠州等地,于景炎三年(1278)春,来到雷州附近的冈洲。在逃亡的途中,宰相陈宜中借口联络占城,又一次溜之大吉。他的逃跑让端宗等人失望至极,然而灾难并没有因此停止。
端宗赵昱一行人继续逃亡,不料途中遭遇了强大的飓风。端宗年幼,竟然惊恐成疾,不久就死于冈洲,结束了10年的短暂生命历程。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陆秀夫毅然挺身而出,带领众臣拥立年仅7岁的赵昺为帝,由杨太后垂帘听政,改元祥兴。如此一来,小朝廷得以苟延残喘,百般欣喜的宋朝遗民得以重拾勇气。
此时,远在大都的忽必烈得知赵昺在雷州称帝,立即命令手下大将张弘范火速前去围剿。很快雷州失守,小朝廷危在旦夕。
雷州有着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张世杰妄图将雷州夺回,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眼看夺回雷州无望,小朝廷当机立断,迅速将政权迁到崖山,并在此竭尽全力召集军队,为即将来临的大战做准备。
张弘范依然紧追不舍,率大军来到压山。在这里,南宋流亡小朝廷和元军之间即将展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