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封了哪四位汉人为藩王

清朝初年封了哪四位汉人为藩王

清初先后封了四位汉族人藩王。他们是最早归顺大清的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以及对清朝入关起了关键作用的平西王吴三桂。

不过后来,耿仲明死了,其子耿继茂承袭了爵位;孔有德因为死后没有儿子,无奈之下其爵位被解除。从这以后,清朝令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继茂镇守福建,耿继茂死后,其子耿精忠继位,“三藩”正式成立。

清朝初年封了哪四位汉人为藩王

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本是三个背叛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叛徒,但是由于清朝初时的特殊情况而摇身一变成了清廷所不能不重视的开国功臣,并且被封为镇守边疆的藩王。

到康熙帝继位时,三藩已经成了朝廷的祸患,清政府穷得叮当响,但本处于穷山僻岭的三藩却个个富甲天下。

尚藩在广东凿山开矿,煮海贩盐,对朝廷不交一文税金,所有的收入都被他中饱私囊,而且他还利用地理位置垄断清政府的对外贸易,大肆走私,从中牟取暴利。

耿精忠袭爵后,比起老一辈的手段也并不逊色,他不但在福建这块肥土上横征暴敛,勒索银米,还将各地的奇珍异宝肆意搜刮到自己门下。

吴三桂就更不用说了,他居然在云南公然圈占公田,私自大兴土木,用康熙的银子投资,对一些名贵的土特产实行专行专卖政策。他还自己制造起了钱币,流通各省,并且给钱币取了个名字称为“西钱”,反清之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然而就算是这样,三藩仍然每年都理直气壮地向囊中羞涩的康熙要大把银子,美其名曰保卫边疆的军用必要开支。

不仅如此,连朝廷才能有的驻防地上的人事任用权,三藩也贪得无厌地操控在手中,只要是他们提名的官员,连地方总督、巡抚都不得反驳。

纵使这样他们也全然不满足,吴三桂还上书康熙,要求朝廷让云南、贵州的官员都听任吴三桂的差遣,意思就是想要自己手中的王权仅次于皇帝,其他官员都要听他的指令。那时候的康熙还没有拥有足以震慑住三藩的实力,不敢得罪他,只好答应。

即使康熙已经如此退让,吴三桂还是禁不住一次次地考验康熙的耐性和忍耐性,进一步要求他管辖之内的官员不受朝廷吏部的安排,由吴三桂自行任命官员,一时号称“西选”。

清廷并不是不知道三藩的所作所为,眼看三藩的势力逐渐扩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清廷却不得不采取笼络策略,下嫁公主,试图对他们加以安抚,稳定三藩几年,直到清廷有铲平他们的实力为止。

于是,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娶顺治帝之妹和硕公主。尚氏的两个儿子之隆、之孝,耿氏的两个儿子昭忠、聚忠,也都各为额驸。

最初,清朝封立三藩是为了安宁边疆,免除朝廷的后顾之忧。然而三藩在手中的权力逐渐增加之后,对权力的欲望也逐渐膨胀起来,他们逐渐走上了与中央集权政府相对立的道路,成为分裂割据中央集权的军阀势力。

面对三藩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朝廷实在是束手无策。政局不稳、国库空空,在面对三藩的一次次挑衅时,康熙也只能采取睁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

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吴三桂已经下定决心要脱离大清的控制。这时候康熙就是再顾及国家的整体局势也要破茧成蝶,不能再继续忍气吞声了。

何况,就算吴三桂不反,三藩问题也确实已经成为清王朝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的一大毒瘤,其解决办法已经在康熙帝的脑海中日渐成熟,它与治河、漕运被康熙视为并重的“三大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