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简介,他是怎样评价水浒的?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自称渤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评点《水浒》《西厢》可以独具手眼,继之后将小说、戏曲评点推进到新的高度。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浒传》令人看不厌无非是作者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了。
而塑造性格成功的关键是捕捉住人物的独特的个性,从而评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性格,也要显示出同中之异。
他的评点中还涉及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应表现出多面性、复杂性,又应表现出统一性、连贯性的问题。他认为人物语言也是体现个性化的重要途径,“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他也很重视情节和结构,认为情节要出人意料,用“奇恣笔法”“龙跳虎卧”,但又要合乎情理,“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
金圣叹也很强调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一部书只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须“全局在胸”,因此讲究“过接”“关锁”“脱卸”,要求行文如“月度回廊”,有必然的次第。总之,金圣叹已提出了较有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
金圣叹在评点的同时,也对原作加以修改,提出了较有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金圣叹在评点的同时,也对原作加以修改,除词句外,还作了全局性的删削。
他判定《水浒传》后50回系罗贯中“横添狗尾”,故尽行砍去,故自称得“贯华堂古本”无续作,又伪造施耐庵序于前,遂成今传的70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