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有哪些层级,如何进行?

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有哪些层级,如何进行?

明清两代的科举,内容与形式大体相近。科举考试的全过程有县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其中前三场考试属于一级,即获取生员资格的考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明清两代科举的整个考试过程。

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

1、县试

县试时,县官要在一个月前公布考试日期,一般都在二月。

县试考五场,每天一场,黎明前点名入场,限当日交卷。考场发每页十四行、每行十八字的卷子十几页,另附空白草纸数张。

首场叫正考,最主要考四书文二篇,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都有一定格式,不准超过七百字。其他四场皆属复试,内容时间稍有变化,但大体相仿。

2、院试

院试因决定考生命运,故比较重要。主考官由朝廷直接委派,称为学政。院试考场纪律也非常严格,考中者即为秀才。

首先,学政要悬牌通告各县正场考试日期,考生于寅正之时(早四点)在考场门前集合。考场称贡院(也有称试院、考棚的),学政亲自点名,并有保人在场,详细对照报名单。

入场时要严格搜身,甚至头发、袜子都要检查。只允许带诗韵,其他不准带片纸只字。点名后封门,限制出入。

学政终日监视,并派人四处巡查,如发现有交头接耳、换座、飞纸条、左顾右盼等犯规者,立即揪出,轻者取消考试资格,重者枷示。

3、乡试

乡试三年为一科,逢子、卯、午、酉年为正科,遇有国家大典还开设恩科。因《周礼》上有三年大比之语,故乡试为大比之年,因其在秋季进行,又称之为秋闱。

各省乡试,凡属本省府、州、厅、县的生员、贡生、监生、荫生、官生,皆可报考。

乡试共分三场,在八月举行,正常情况下初九为第一场,十二为第二场,十五为第三场。以提前一天点名发试卷入场,后一天交卷出场为定例。

乡试一般在八月末放榜,最迟不超过九月十五日,中榜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会试

考中举人后,便可参加更高一级的会试了。会试于来年三月在礼部举行,称“礼闱”,因在春天,故亦称“春闱”。礼部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贡士再参加五月在朝廷内举行的殿试。

5、殿试

殿试由皇帝主持,协助的有读卷、提调、监试等官,中榜者称进士,共分三甲:

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科是最高层次的考试,故为世人所重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