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其人及为“疲秦”而修建郑国渠的故事
郑国,战国时期卓越的水利专家,韩国人,曾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后来,他被韩王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实现“疲秦”目标。
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却很成功。下面我们讲讲战国时期发生的“郑国疲秦”的故事。
韩桓惠王在位期间,秦国吕不韦率领军队灭了东周,又任命秦将蒙骜发兵攻打韩国。这令韩桓惠王十分恼怒,也十分害怕。
为了阻止秦国对韩国的兼并,韩桓惠王于公元前246年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将修渠思路介绍给秦王,并且罗列修渠之益处,实施“疲秦”之计,诱劝秦国征调民力,兴修水利。
嬴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采纳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在关中渭水以北兴建大型灌溉渠。
在郑国渠修建一半时,韩国利用修渠“遏制秦国”的计策还是传到了嬴政耳朵里,韩王的阴谋败露,秦王要杀郑国。
郑国以修渠对秦国有利作辩解。他说:修渠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却“为秦建万世之功”,修渠于秦国而言百利而无一害。秦王觉得有理,于是让他继续主持修渠。到公元前236年,郑国渠顺利竣工,“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从此以后“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原本贫瘠的土地如今变成了良田,秦国成为了天府之国。秦王并没有追究郑国修渠的本意,而是对他进行了赏赐,还以其名字命名水渠——郑国渠。
郑国渠竣工后,秦国国库并没有消耗殆尽,反而因为水利原因又迅速得到补充。韩桓惠王的计划非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间接性的帮到了秦国。秦国人民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秦国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
这个原本旨在削弱秦国的疲秦之计,却反而帮助秦国增强了国力,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