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适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天宝八载,高适被人举荐,授封丘尉。不久,进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中任掌书记。
安史之乱以后,高适跟随唐玄宗到蜀,拜谏议大夫,从此仕途通畅,做了淮南节度使和蜀州、彭州刺史,代宗即位以后,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渤海县侯。
高适诗作以边塞诗闻名,例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入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砜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
作者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情形是有看法的,亦不讳言征战的艰苦,但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长于铺排,婉转流畅,骈散结合,气质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