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居士是哪位诗人的号?
香山居士是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后来被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又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同州刺史,最后官至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非常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创作实际,都是以通俗性和写实性为基本出发点的,因而在中国诗歇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例如《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七年(807年),当时白居易在陕西周至县任县尉,诗的内容是写农民在炎热的五月辛勤地收割麦苗的情景,并且通过一个妇人的诉说,反映出了当时农民所承担的赋税之重、农民生活之困。
最后,白居易说自己“不事农桑”,但却能“吏禄三百石”,诗人“念此私自愧”,为此非常的惭愧。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于农民的同情。
白居易的这一类讽喻诗,大约有一百七十余首,基本上都作于他贬谪之前,在通俗和写实的基础之上,能够基本体现白居易讽喻类诗歌的创作倾向,那就是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以及对上层达官贵人的浮华生活的尖锐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