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小学”: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古代的“小学”: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如果你在古书中看到“小学”这个词,你可要注意了,这个词可不是我们现代语言中“小学、中学、大学”里“小学”的意思。

因为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有联系,每个汉字都要掌握这三个方面,因此关于汉字的学问也就分为这三个方面,从字音入手研究者为“音韵学”,从字形入手研究者为“文字学”,从字义入手研究者为“训诂学”。而训诂学也要涉及音韵学和文字学的知识。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

古人认为这是做学问的基础,而且在古代只要入学便接触小学,孔子教育学生便有“书”、“数”两科,古书上称之为“六书”。六书便是文字学以及音韵、训诂。

小学中,文字学是基础,应用较广。文字学的基础是东汉后期许慎的《说文解字》。该书是为古文经学张目而写作的,古文经学最后取代今文经学便是因为不离经书文字的古意进行训诂讲解,可信度当然高。

《说文解字》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极高,因为此书为我们认识和解读上古文字搭建了一座桥梁,走过这座桥就可以进入古文字的高雅辉煌的殿堂,可以去辨别各种文字了。孙星衍在《孙氏重刊宋本说文序》说:

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义,六义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解。

《说文》未作以前,西汉诸儒得壁中古文书,不能读,谓之逸。的确,没有《说文解字》这部书,我们要想认识甲骨文、石鼓文、钟鼎铭文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学习文字学便非要从此书入手不可。主要是掌握五百四十个偏旁部首。反复揣摩,反复书写,因为一切文字都是由这些部首构成的。

部首仿佛是零件,熟练掌握这些零件,看到文字,包括篆字,马上就可知道是由哪几个零件组成的,解读、识别、书写便都不在话下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