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箭在弦上”典出何处?

成语“箭在弦上”典出何处?

成语“箭在弦上”出自《太平御览》,比喻情况非常紧迫,事情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或话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

陈琳是著名的文学家,很有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生逢乱世,为了糊口,就在袁绍手下担任书记官,负责为袁绍写一些文书。袁绍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为了从曹操手中夺回汉献帝以号令各路诸侯,袁绍打算发兵讨伐曹操。

袁绍让陈琳写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声讨曹操的罪恶。在檄文中,陈琳历数曹操的种种罪行,并辱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曹操读过檄文后,觉得陈琳的文笔犀利至极,整篇文章具有一种令人不得不服的强大气势。他在心里暗暗称赞陈琳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只可惜落在袁绍手中,难以施展才智。

后来,曹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降获了陈琳。曹操责问陈琳说:“你为袁绍写的檄文,把我的祖宗三代都骂了一遍,这是不是太损了?”陈琳回答说:“当时的情况是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射出去。我只是为当时的主人尽全力做事而己。”

曹操觉得陈琳当时只是被形势所逼,又认为陈琳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没有追究他的罪责,还把他封为司空参谋祭酒。

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

魏征回答说:“只听一面之词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秦二世偏信赵高的话,结果秦朝灭亡了;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的话,结果隋朝灭亡了。与之相反,如果多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够避免一些祸害,少做糊涂的事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