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是从地球上分裂出去的吗?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是从地球上分裂出去的吗?

对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目前有不同的说法,比较重要的有四种说法,它们是地球分裂说、地月同源说、月球被捕获说、地球撞击说。

到目前为止,这几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月球如何起源的问题还没最后解决。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一、地球分裂说

这种观点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地球曾经快速自转,自转产生的巨大离心力把地球赤道区的一部分物质甩了出去,被甩出去的物质后来就形成了月球,在地球上留下的“伤疤”就是太平洋。

根据计算,如果把月球物质回填到太平洋中刚好填满。观测还发现,月球每年都远离地球3厘米,由此断定,在遥远的过去月球可能离地球很近,甚至是同一天体。

二、地月同源说

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

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

三、月球被捕获说

有些科学家提出另外一种看法,认为月球是一个小行星,但是有一次它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吸引力俘获,从此就成为地球的卫星了。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相类似的行星中,只有地球拥有像月球这样的大卫星,这一事实很有利于这一假说。

四、地球撞击说

研究认为,早期的太阳系是非常不稳定的,新生的行星遭遇撞击事件非常普遍。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地球也曾接连不断地被撞击。

每一次的撞击都可能向外太空产生大量碎片,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小月球。

在这些小月球中,有些可能脱离地球引力而去,有些可能坠落回地球,有些则合并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月球。在经过一系列的小月球合并后,也就逐步形成了如今的这颗大月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