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的京剧滑稽行当——丑行

插科打诨的京剧滑稽行当——丑行

丑,京剧行当之一,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丑角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为主,念白也和其他角色不同,一般用普通口语,京剧中所谓“京白”。

京剧中的“丑”和西方马戏团里专门逗人大笑的“小丑”有所不同,京剧的“丑”是因为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得名,与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根据不同的人物,这粉块基本分为方形、元宝形、倒元宝形、腰子形以及枣核形等几种形式。当然,东西方的“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制造笑声的滑稽人物,他们性格中的幽默细胞就是为了让观众开怀一笑。

丑行

同时,京剧中的“丑”是指容貌上不俊美,但不等于品质的丑恶。有些丑角扮演阴险狡猾、卑鄙自私的人物,如《望江亭》中的杨衙内,《野猪林》中的高衙内,《一捧雪》中的汤勤等等。但更多的丑角扮演的是机警伶俐、幽默风趣,乃至正直善良的角色。

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丑角担任,中国戏剧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由名丑萧长华先生担任的。京剧中的丑行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类。

文丑在表演上以做工为主,根据其身份、地位、年龄等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褶子丑、彩旦等。

方巾丑,顾名思义,是指头戴方巾的丑角,他们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一般是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

袍带丑,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官员,他们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

茶衣丑是最常见的丑角,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书童等。

褶子丑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风格较茶衣丑略严谨一些,如《连升店》中的店主人,《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

彩旦虽然扮演女性角色,实际也由丑角应工,一般扮演如媒婆、仆妇一类的人物。

武丑又名“开口跳”,因为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之外,还要善于念白。武丑的净白必须念得伶俐清脆,武功须得精湛敏捷,多扮演诙谐机智的侠客义士。这些角色有《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挡马》中的焦光普,《连环套》中的朱光祖,《巧连环》中的时迁等。个别狡猾阴险的角色,有时也由武丑扮演,如《黄一刀》中的黄飞刚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