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道情的艺术特点简介
道情流传于浙江金华、义乌、浦江、东阳、武义、兰溪及衢州市的各县(市),因流传地域的语言稍有不同,又形成了不同风格和冠以地名的道情,但其表演形式相同。
总结起来,金华道情的主要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金华道情的曲调品种多
演唱的基本曲调为“道情调”,但各地有不同的板式与风格,且称谓有别,如金华附近有“迭板”“中板”“慢板”“混合板”等;而义乌则有“平调”“悲调”“哭调”“紧板”等。
各地的辅助曲调也不同,金华仅“宫灯调”一种,而武义县则有“江湖莲花”“金花开”“山歌词”“花鼓调”“看相调”等多种。
曲体结构属于“起、迭、落”,除了某些摊头按照上下句反复吟唱外,长篇都是如此结构。唱调结构变化多,有“一上一下”“二上一下”“三上一下”等。
(二)金华道情的词本形式固定,内容多样
金华道情词本有“摊头”和“正本”之分。摊头即开头,篇幅短小,以唱为主,是唱正本之前的加唱,所唱内容往往诙谐幽默,或是引人发笑的“荤故事”,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听众,以增加收入。如《傻瓜嫂嫂》《猫头鹰娶亲》《二十英雄》《三十六码头》等。
道情正本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多为分回演唱。金华道情传统正本曲目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历代艺人用钱从官府衙门中购买案牍,自行编唱,称为“买口供”;
二是取材于清代至民国初年发生在金华周边地区的社会新闻、乡村故事;
三是学习外来曲目;
四是改编书籍中的故事,如《三言二拍》。由于旧时艺人识字不多,至今未发现流传下来的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