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思想
一、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其最初含义很朴素,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后来,哲学家们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于是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二、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根据五行学说:
1、“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三、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