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送灶风俗与传说
送灶的风俗我国很早就有。秦汉时,“祀灶”是五祀之一。
《史记》上就有用猪羊祀灶的记载。唐宋时更为普遍,罗魔的《送灶诗》里说:“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宋时《东京梦华录》上说:这一天“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香茶酒送神……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抹涂灶门,谓之醉司命”。
明人冯应京编《月令广义》还列举了当时北京送灶的例子,说当时不管男女老小都争着买灶马在灶前焚烧,送灶君上天。
关于灶神、灶马,有几种不同的传说。《周礼》说灶神是颛项氏的儿子黎死后变的。《准南子》则说是“炎帝死于火变为灶”。还有一说是曾做过高辛氏火正(管火的官)的祝融吴回,死为灶神。
关于灶马,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即是刻印的灶神的像,但一般以为是指送灶时人们用纸扎成让灶君骑上天的纸马。
送灶的祭品,各地有所不同,一般都有糯米(或高粱)和花生、红枣等做的灶饭、纸扎的灶马灶船,为灶马特备的“伺料”有黑豆、寸草等。
关于送灶的日子,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四。但也有人家是二十三日,民间有“军三民四”之说,吴俗是以二十五作送灶日的,宋范成大《分豆粥诗》一首:“家家腈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即是指此。
我国古代对送灶日甚为重视,一般称为“交年节”,又称“初岁”或“小岁”,意思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一天还有很多清洁扫除工作要做。如《岁时杂记》载:“交年日扫屋,不生尘埃”,以及“交年之夜,门及床下皆然灯,照虚耗”皆是。
又有记载说,明时北京有些诗人在送灶这天,都要集体在僧寺洗澡,饮酒赋诗。
“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过去人们祀灶时,总有这种恳求。用糯米之类祀灶,也有吃了人的口短的意味,封住灶君之口,不要把坏事报上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