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新人完婚的新房称作“洞房”
“闹洞房”是我们民间结婚时经常会有的一项活动,意思是亲朋好友在新人结婚这一天喧腾一番,使出各种招数,让新郎新娘“坐困愁城”哭笑不得。
而我们经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便是“洞房花烛夜”,然而,结婚的新房为何要叫做“洞房”呢?
实际上,“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西汉大辞赋家马相如曾写作了一篇叫做《长门赋》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武帝许诺朝往而暮来,于是苦苫等待。
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君王幸临,于是她独自徘徊,只好“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里的洞房指的并不是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所。
“洞房”和“花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洞房花烛夜”一句,而是出自于北周时庾信的《三和咏舞》一诗,诗云:
洞房花烛明,燕馀双舞轻。
这里的洞房的意思同样不是新房。
到了唐代,洞房一词开始被用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并借以描写“闺情”,比如乔知之《倡女行》中所写:“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
而洞房真正成为结婚新房的意思,则出现在中唐之后。中唐后期的诗人朱庆馀在《近试上张籍水部》诗中有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
诗中第一句的洞房即为婚房的意思,这句诗写出了特定的地点“洞房”,特定的时间“昨夜”,新婚之夜,“红烛”高照,渲染了一种浓浓的新婚洞房的氛围。此后,洞房也就慢慢成为新婚夫妇结婚时新房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