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就有学识的范仲淹在军事上的成就
大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太清宫去朝拜,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都,人们争先恐后地出门看皇帝,唯独一个学子闭门不出,埋头读书。
这时,有个要好的同窗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子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书。果然,第二年他就中了进士,见到了皇帝。
这位学生就是范仲淹。范仲淹考中进士做官后,一直在低职位上徘徊,但他以天下为己任,数次上书朝廷,大胆直言,抨击时弊,几度遭贬。
范仲淹在他的词中说:“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长期的贬谪生活和政治上的不得志,使范仲淹惆怅难眠只能借酒浇愁。但历史很快就给范仲淹带来了机会。
在大宋沉浸于国家的繁荣和表面的稳定中时,与宋朝相邻的另一个民族却在悄悄崛起,这就是西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冬天,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并征召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第二年,西夏军队进犯宋之边境,次年正月,元昊大军进逼延州(今陕西延安)。
西夏的进攻给宋朝带来极大的惊慌。北宋长期抑制武将、重用文人的政策牺牲了国防,又加上三十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带兵的将帅也多是皇帝的亲戚故旧,根本不懂军事。因此导致西夏兵势如破竹,北宋危在旦夕。
在这样严峻的局势面前,宋仁宗想到了范仲淹,宋仁宗命范仲淹出任陕西路永兴军的知军州事。这时的范仲淹已经52岁了,仕途上的艰辛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他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
庆历二年闰九月,李元昊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阻击,进抵定川寨,宋夏会战,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等16人战死,丧师9400余人。
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进逼潘原,关中震动。十月,范仲淹亲率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来进行援救,西夏军队撤出边塞。开始,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手按地图对左右侍臣说:“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范仲淹的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大喜道:“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仁宗非常欣赏范仲淹的军事才能,加封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
庆历三年,李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六月,谏官上言范仲淹有宰相之才,仁宗欲拜为他参知政事,范仲淹推辞不就;八月,仁宗罢免副相王举正,再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