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兵制的剧变:从湘、淮军到清末新军的演变

清末兵制的剧变:从湘、淮军到清末新军的演变

中国兵制进入近代,由于受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军队组织的影响,也由于镇压人民起义的需要,起了不小的变化。

清雍、乾之后,八旗、绿营兵都已腐败无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地主分子纷纷自办团练,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由此出现。

淮军

在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后,湘、淮军便成为清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以营为编制单位,营有四哨,哨设八队,置营官、哨官、队官统领兵众。

士兵按县籍分营,利用宗族乡党观念来联结士心,兵土只听营官指挥,营官只听曾国藩指挥。

淮军也按湘军成制编组军队。这样的军队,产生了近代的军阀,曾国藩、李鸿章便是中国近代军阀的始祖。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始创办海军。当时,北洋大臣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南洋大臣曾国荃组建南洋海军,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丁福建水师。其中,要数北洋舰队实力最强。

中法战争中,南洋,福建水师败没,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覆灭,湘、淮两系陆军也同遭失败。清政府目睹旧式军队的不堪一击,决心按西洋操法训练、以西洋武器装备新军。

甲午战争后,清朝开始采用德国操法训练新军,后由袁世凯总其事,称为“新建陆军”。两江总督张之洞也请德国人训练新军,称“江南自强军”。后来各省均练新军。

1904年清廷确定军制,以“新建陆军”为基础,在北京设练兵处,由袁世凯专司其职,最终练成北洋新军六镇,每镇皆辖有步,骑、炮、工、辎重各兵种。

到1911年全国练成新军26镇,此外还有混成协。其中以北洋六镇力量最强,湖北新军次之。新军中有爱国心的青年知识分子较多,特别容易接受革命思想,革命的种子就迅速地在新军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