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逃脱的南宋宰相陈宜中的人生路

临阵逃脱的南宋宰相陈宜中的人生路

南宋末年的宰相陈宜中算不上大奸大恶之人,但是绝不能算在贤德之人的行列,他顶多算是随波逐流、被时代的腐臭气息所污染的可怜之人罢了。

理宗末期,外臣丁大全勾结宦官、后宫,干预朝政,胡作非为,不可一世,在此时仍保持着一颗正直之心的陈宜中,对丁大全的所作所为十分厌恶,于是就同太学的同学刘黻、黄镛、林则祖、曾唯、陈宗一起联名上书痛斥丁大全的恶行劣迹和专权擅政。

无奈,丁大全爪牙势力过于强大,以陈宜中为首的这六人很快就遭到迫害,不仅被开除学籍,还被流放出朝。陈宜中等六人的举动大大赢得了当时对丁大全专政不满的正直之士的赞赏,老百姓们在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大加赞赏,封他们为“六君子”。

贾似道上台之初,亟须有才之人来帮助自己巩固地位,便瞄准了还在建昌军当小军官的陈宜中。就这样,被贬的陈宜中在贾似道的帮助下返回了京城并参加了科考,在景定三年(1262)的廷试中名列第二。

陈宜中善于察言观色,帮助贾似道铲除了政敌,很快就得到贾似道的赏识,并在贾似道的提拔庇佑之下,升任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位在宰相之下。

然而,就在南宋君臣醉生梦死的时候,北方的蒙古大军频频南下,将他们从梦中惊醒。面对蒙古军的进攻,贾似道不求进取,无心作战,只思求和,导致宋军在鲁港之战中大败,南宋兵力受到严重损失,贾似道畏罪潜逃。

贾似道的不义之举激起了朝野上下的非议,而陈宜中也一反平时处处依附贾似道的态度,上疏要求将贾似道治罪。贾似道下台,陈宜中顺势而上,成了贾似道的后继者,掌握了朝廷的政治军事大权。

在国家如此危难之时,朝中大臣本应团结一致对敌,但是让人失望不已的是大臣们的争斗却没有停止。左丞相陈宜中、右丞相留梦炎、平章军国重事王熵在朝内争斗不断,导致抗蒙作战更加处于不利的形势。

陈宜中请辞回到家乡,但太皇太后谢氏已把他作为主心骨,为了彰显对陈宜中的重用,封他为右丞相,让他主持抗蒙作战。但陈宜中一介文官出身,对战场上的事知之甚少。

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进驻臬亭山(今浙江杭州东北郊),谢太后眼看南宋颓势已定,为了阻止元军大肆屠城,烧杀抢掠,就派临安知府贾余庆以恭帝名义奉传国玺及降表,向伯颜请降。但伯颜要求南宋派宰相亲自来面议投降事宜。陈宜中胆小,生怕去了之后会无故丢了性命,就丢下太后和年幼的皇帝连夜逃跑了。

当初,贾似道在鲁港之战大败后,畏罪逃跑,陈宜中上书痛斥此种临阵脱逃的小人之举,现在自己却将这一幕重新上演。

陈宜中带着家人逃往温州,并躲藏于此。德祐二年(1276)五月,恭帝的哥哥赵昱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而陈宜中竟然被委以了重任,当上了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元军逼近福州企图消灭南宋的流亡小朝廷,无奈之下,端宗一行人只得逃跑。

提心吊胆地一路辗转泉州、潮州、惠州等地后,景炎三年(1278)春,端宗一行人来到雷州附近。在途中,负责护送保护端宗的陈宜中借口联络占城,溜之大吉。

陈宜中在南宋的危难之际,多次逃跑,当了逃兵,流亡逃跑生活自然过得十分艰苦。陈宜中每天惶惶不可终日,领着家人四处逃亡,躲避元军的追杀。

他先带家人逃到占城(今越南境内),后来元军进攻占城,他又逃到暹罗(今泰国),最后死在暹罗。

在面临大难之际,有人选择成仁取义,有人选择苟且偷生,陈宜中选择了后者。他抛弃君主,一个人溜之大吉,但是最终也没能逃脱被追杀的命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