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五经正义》的主编一个是怎样的儒者

孔颖达:《五经正义》的主编一个是怎样的儒者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人,是孔子的第31世孙,唐朝官员,著名的儒学家,曾主持编撰《五经正义》一书。

孔颖达8岁就开始学习、熟读儒家经典,并对算数和天文有所研究。隋朝时孔颖达任河内郡博士、太学助教,是当时最年轻的大儒。唐朝时任国子监祭酒,曾参与修订隋朝史书《隋书》。

孔颖达

孔颖达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主持修订了《五经正义》。在汉代以后,经学出现了许多流派,各家各派说法不一。

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治混乱,导致儒学内部更加混乱,不同派系相互攻击,十分不利于儒学的发展。

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将经学内部各家各派的观点、成果加以整合,并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出现的南北方相互争论的情况,将南北的观点融合起来,最终率领当时的学者编成了《五经正义》。

孔颖达编著《五经正义》,结束了儒家经学混乱的局面,并将汉代以来的经学成果保存下来,许多古代的学说观点都因为《五经正义》得到了保存,成为后代学者学习研究的重要材料。

《五经正义》后来被唐朝定为官方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内容,对当时及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孔颖达作为主持编撰的人,功不可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