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是什么意思,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井田制是什么意思,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井田”一词 ,最早见于《谷梁传》:“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下面谈谈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一、井田制是什么意思

井田制,其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因土地划分为许多方块,且形似“井”字形,所以叫井田。

《周礼•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井田制既是诸侯和百官作为俸禄的等级单位,也是课验直接耕种者勤惰的计算单位。

井田制是什么意思

二、井田制的主要特点

在井田制下,诸侯和百官从周王那儿直接得到的土地及依附于土地的生产者,只能世袭,不经过王室或公室的特许,不得买卖,这就是“田里不鬻”,因而成为公田。

所谓井田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一切土地归属于国家,国家最高统治者层层分封同姓诸侯和贵族,受封者世代享有,但不可进行转让和买卖,同时要向最高统治者缴纳供粮;

2、庶民和努力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3、耕地阡陌交通,纵横交错,形同“井”字,故称“井田”;

4、1井田=9田=900亩,1田=100亩=方1里=1里*1里,1里=300步=约135米

三、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随着私田大量出现,出现了土地转让或买卖,井田制逐渐走向衰落。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