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道的建议
三国年间诸葛亮伐魏的目标主要是关陇地区。汉中太守、丞相司马魏延曾请求自率偏师翻秦岭走子午道直抵长安,而诸葛亮率大军走褒斜道出郡县,两军会师,可一举攻占关中西部。
但诸葛亮认为这太冒险,不如西取陇右,可万全保险,便没有采纳魏延之计。以后每次出师,魏延都要重申类似建议,但终不为所用,因此魏延抱怨诸葛亮太怯弱,叹息自己的才能不得施展。
其实,这与当时四川和关中的地理形势有关,也与诸葛亮伐魏的真实目的有关。
就地理形势而言,秦汉至三国时连接关中和汉中、巴蜀的道路主要有5条。
一为子午道,北起长安杜陵,经终南山(秦岭)向南直抵今安康县境的南口,虽是直通之路,但险峻难行。
二为陈仓道,又名故道,起自陈仓(宝鸡市东),西南行出散关沿故道水谷道经过今凤县折东南入汉中褒城县的褒谷,出抵汉中。刘邦从汉中“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就是走的此道。
三为阴平道,从关中陈仓绕经阴平郡即今甘肃武都、文县等地,再进入汉中,此路既远又险。
四为骆谷道,北起关中周至县西南,经洋县至汉中,全长200公里,道路险峻。
五为褒斜道,北起关中郡县的斜谷,沿谷凿路,南抵褒谷。因不少地段是在悬崖绝壁上修筑栈道,故又称“褒斜栈道”,或“谷道”,全长250公里,有“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美誉。南端褒谷七盘山上有闻名遐迩的穿山隧道——石门,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汉魏以来,附近摩崖上留下百种石刻,其中精品有13种,号称“石门十三品”。
这条道路是5条路中最受重视、也是相对最为通畅的主要通道。一般人多走此道。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曾数次出入褒斜道,而从未走过子午道。但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主要原因还不在道路的选择上,而是有难言的隐衷:他六出祁山并非真的要夺取关中,实质是要“以攻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