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官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周代的官制因袭殷制,但周人强调“修德”,“保民”。官制上平行设置卿事寮与太史寮两大部门,前者理政务,后者掌管神职及文化,且使前者的地位和作用逐步超过后者。
卿有上、中、下三级,周王廷的执政官都为上卿,通常称之为“卿士”(二至三人),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官并身兼王师将领。 “卿士”下面有三个政务官,即司徒,司马,司空。
司徒
主管人民。由于其事务很多,所以下面还分设一些具体小官。
如司民掌管户籍,农正掌管公田种植,场人掌管场圃,廪人掌管粮食,虞人掌管山林川泽,牧人掌管畜牧,封人掌管田地疆界等等。
司马
主管军赋及军事行政。由于西周时期通行车战,车战的主力是驭手和甲士,均由武士(贵族的最低一层)担任。
军马和战车的费用是从各级贵族的公田收入中文出,此即所谓“赋”。收赋,作战物资的管辖以及低级武官的选用,均为司马之职司。
司空
通常都以为他是掌管工程、造宫室,修大道,筑沟渠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其主要职责应是主管土地事宜。所以,它才能与司徒、司马这两个特别重要出职司合称为“三司”。
地位稍次于“三有司”是掌管刑狱的 “司寇”和掌管版籍爵禄的“司士”。这五者加起来合谓“五官”,是西周王廷的主要行政官吏。
另外还有受命出使的“行人。掌管关隘的“关尹。等等,负责一些具体的事务。
太史
神职系统方面,掌管历法,祭祀,文化、教育诸事务的,太史为其长。太史掌管历法。历法与农事关系密切,有特别的重要性。
太史还负责起草诸如祭祀,征伐,新王即位等重大国事的文件,记录国家大事和王与三公的重要言行,他又常常被当作为王与三公的有关国事、历史方面的最高顾问。
由于此职本是从以前的最高神职——大巫演变而来,所以其地位非常尊崇,其职位是世袭的。西汉犹然如此,司马迁的太史令一职,就是从他父亲司马谈那里继任的。
太史之下,太祝掌管祭祀,太卜掌管占卜,内史掌管策命,太师掌管音乐(教育事业也包括在内,我国古代音乐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还担负着一份特殊的重要工作,也就搜集人民群众中的歌谣,交给太师谱成歌曲,再由乐工们演唱,藉以使王廷能不断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以便制订、调整各种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