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纲领思想是什么?
公安派是晚明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以袁宏道为领袖,因为袁宏道是公安人,所以将这个文学流派称之为公安派。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袁”。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曾师事李贽。
受李贽“童心说”的启发,袁宏道提出了“性灵说”的文学理论。他主张诗文要独抒性灵,反对前后七子拾人牙慧的复古思想,这也是公安派的纲领思想。
袁宏道的散文履践了他的“性灵说”,尤其是游记和尺牍,都能抒写真性情,富有生趣。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是袁宏道的兄长。他要求为文畅达,反对模拟之风。
袁宗道的小品散文文笔清新,情感充沛。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是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的小品以游记为佳,善于写景,于清疏中见秀美。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对矫正前后七子尊古复古所导致的模拟僵化文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留下了语言趋向口语化的俚俗隐患。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也颇有功绩。“一扫王、李云雾”,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
其仿效者则“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