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行“仁政”。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尽管孔子对仁有要求,也主张要把仁的精神推行到社会上去,也就是由“内圣”推向“外王”。但到底如何实践,在《论语》中并未太多涉及。
孟子就是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把它扩充、发展成为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仁政思想。
这个仁政思想是非常广泛而具体的,应该怎么收税、怎么管理市场、土地制度应该怎样、学校应该怎么办,才算是符合“仁”。形成一个非常完整,涵盖多方面的体系。
孟子所说的仁政是要建立在统治者“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什么是不忍人之心,讲得白一点就是同情心,就是看到人家受苦受难忍不下去。君主只要把自己的不忍人之心,把本心推广开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实行“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这一原则,“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叫仁政。
孟子的仁政不是空泛的概念,很多思想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让老百姓有固定财产,心才能安定下来。
这个问题在现代也很明显。在上海置产置业者,就会安定下来为这个城市做贡献,遵纪守法,注重信誉。如果只是一个流动工,没有恒产,只有行李包裹。春运一开始就回去了,明年钱没有了再来,哪里有工打就去哪里。这样就不会有归属感,不会在乎环境卫生,不会在乎社会公德。
这个道理是孟子根据当时社会状况提出的。每个君主都想统一天下,都在招募军队,积蓄钱粮,老百姓没有恒产,越过越穷,就不可能在这个国家长期待下去。哪个国家政治好一点,税赋稍低一点,活得下去就去哪里。因此他提出“置民恒产”。
可见,说儒家都是空谈的人,自己并没有好好钻研过。尽管孟子的想法有乌托邦的一面,但毕竟看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他的解决思路。
在孟子之前,很少有人把好的政治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放在一起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