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了什么思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学习不觉得满足或厌烦,教育学生不觉得疲倦。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
他认为学习永无止境,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厌烦、不满足,一直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而教育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对待教学要有耐心,要不知疲倦。后来这两句话分别成了学生和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孔子发表了很多关于学习态度的看法,比如“学而时习之”“见贤思齐”等等。他还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认为天资聪明的人也要努力学习,并勇于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也就是说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
在教育方面,孔子还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等观点.认为不论什么人都应当得到教育,并接受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到自己的门下,孔子对待教育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使得孔子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废寝忘食
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人工作或学习时专心努力,勤奋刻苦的样子。
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就是说梁元帝在长江、湖北一带任职的时候,十分热爱学习,还招收学生,亲自教育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努力读书育人。
手不释卷
手不放开书本或书本不离开手,形容人勤奋好学。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中记述曹操十分喜爱诗书典籍,虽然待在军队中,也是“手不释卷”。
孙权劝东吴大将吕蒙读书学习,吕蒙借口军营中事务太多,没时间读书学习,孙权就对吕蒙说:“汉朝的光武皇帝在行军打仗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为什么偏偏不努力呢?”
《典论•自叙》中的原文: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