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中耳炎的分类及其病理变化
一、中耳炎的分类
1、卡他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非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轻度的耳痛。卡他性中耳炎是小儿致聋的常见原因。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发热和耳痛、耳流脓。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为单纯型中耳炎,由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耳内进水引起。
二、如何预防小孩中耳炎
给孩子洗澡、洗头时,防止污水流入耳内而发生感染。给孩子喂奶时,不要让孩子平躺,奶嘴孔也不要太大,以防呛奶,奶液进入中耳。
不要轻易给孩子掏耳朵,以免刺伤耳内皮肤黏膜而感染。
孩子感冒时要及时治疗,因为许多小儿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发的。
三、小孩中耳炎的病理变化
由于孩子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不适的感觉,所以很难判断孩子到底是哪里不舒服。
发生炎症一侧的耳朵附近头部剧痛,由于耳内疼痛,孩子会用手抓挠耳朵,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意入睡。
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热,体温可升至38 - 40℃。看有无化脓,如果孩子耳中流出黄色、白色或含有血迹的脓液,那很有可能是患上了中耳炎。
中耳炎发作初起时,鼓膜内陷,出现低调耳鸣、轻度传音性耳聋;锤骨柄充血、突出,鼓室内有渗液。接着进入化脓前期,鼓膜呈辐射状充血,锤骨柄变成红色棒状,松弛部红肿外凸,很快整个鼓膜变红凸起。这时候孩子会出现高热、惊厥,摇头抓耳,哭闹不安,常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疾病。
进入化脓期,鼓室大量蓄脓,鼓膜极度外凸膨隆,锤骨柄消失。有跳动性耳鸣,严重者耳聋、剧烈耳痛,可放射到上颌牙齿和颞顶部。孩子出现高热、拒食、躁动、面色灰白等中毒现象。持续感染4-5天后进入消散期,鼓膜中心黄变坏死,最后穿孔,脓液流出。初为浆液,后为黏脓和纯脓。
鼓膜一旦穿破流脓,除耳鸣、耳聋外,一切症状顿然消失,孩子体温、饮食随即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