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简介(2)
关于玉门关所在地的问题,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中亚探险时曾在小方盘城北80多米处一烽燧中掘出些汉简,从简的内容判断,认为小方盘城即为玉门关。1944年,我国考古学家也曾在该处掘得汉简,上书有“酒泉玉门都尉……”字样,故也认为小方盘城即为汉玉门关。唐代的《沙州图经》记述玉门关“周回一百二十步,高三丈”,其记载玉门关之方位、周长、高度均接近小方盘城。
持反对意见的主要理由是未见关如此之小,特别是这么重要的关竟如此之小,太不像“关”。近年来,在小方盘城西11.5公里的马圈湾与盐池湾之间的戈壁上,距其北塞墙3米处的烽燧发现大量汉简,其上记载有关出入玉门关,玉门关候及其管辖范围和屯兵、屯田等活动。
根据此汉简分析,西汉时的玉门关关址似在马圈湾西南0.6公里的羊圈湾。现存的小分盘城似是西汉玉门侯官治所。东汉时,原玉门关废,迁至小方盘城西侧所建的南北向的塞墙上。隋唐时丝绸之路北经伊吾大道兴起,玉门关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即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
当然玉门关位置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