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起源的问题,历时最长的彗星发生在哪一年
现代人有了科学思想的加持,早已明白彗星的出现并不能给地球带来什么战乱、瘟役等灾害,但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还是较高的。
彗星的“故乡”在哪里,一直是人们常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彗星起源等问题。
一、彗星起源的问题
关于彗星起源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
有一种意见认为,太阳系天体上的火山爆发把大量物质抛向空间,彗星就是由这些物质形成的。这类观点可以叫做“喷发说”。
而另一种称为“碰撞说”的观点则认为,在很遥远的年代,太阳系里的某两个天体互相碰撞,由此产生的大量碎块物质,形成了现在太阳系中的彗星。
关于彗星起源的假说当中,被介绍得比较多而且得到相当一部分科学家赞赏的,那就是所谓的“原云假说”。
原云假说认为:长周期彗星椭圆轨道的远日点很多都是在3万-10万天文单位之间,由此得出结论,在离太阳约15万天文单位的太阳系边缘地区,存在着一个被称为“原云”的物质集团,它像一个巨大的包层那样,彗星就是由其中的物质形成的。
二、历时最长的彗星发生在哪一年
1811年出现的那颗大彗星,从8月26日炯炯放光,一直到第二年8月17日才悄悄隐去,在人们眼前逛荡了491天。
据说,当年拿破仑在侵略俄国的道路上,见到了这颗彗尾长达1.6亿千米的大彗星后,曾经兴奋一时,以为这是俄国沦亡的征兆……
肉眼可见的彗星并不多,但用望远镜观测,每年平均总可找到六七个。1970年,人们一共记下了29个彗星,成为发现彗星最多的一年。
与此相反,1948年却是无彗年,整整一年天空中找不到彗星的踪迹。
三、彗星是密度最小的“星”
彗星虽然硕大无比,可是腹中空空,密度非常小。大彗星也只不过几千亿到几十亿亿吨,至多只及地球的几十万分之一,而小彗星的质量甚至只有几十亿吨。
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5吨重的大象,则最大的彗星也只有一只小橘子(50克)那么重,多数彗星则比一粒芝麻还轻。
即使是最密的彗核,密度也常比水小得多。在彗头部分,星光也可以自由地穿过,丝毫不受影响;彗星的平均密度约0.00000000001克/立方厘米。
在它更稀薄的彗尾中,密度便更小了,可说是“看得见的虚空”。
四、彗星是一个“脏雪球”
1950年美国天文学家惠普耳提出一种看法,彗核是由尘埃和冰组成的,他把彗核比作是一座‘不干净的冰山”。后来就把这一理论叫作“脏雪球模型”。
惠普耳的理论是否正确呢?1986年著名的哈雷彗星又一次飞近太阳系,多艘宇宙飞船飞近彗星去探测它的秘密。
结果发现哈雷彗星的彗核,的确不是一团散沙,而是一座含有尘埃的冰山,彗核外面有一个表面粗糙、颜色很黑的多孔表面层,太阳热量透过表面层传到彗核内部使冰蒸发,然后以喷流的形式从表面层逸出。
惠普耳提出的彗核是个“不干净的冰山”或者说是个“脏雪球”的理论,终于得到了直接观测证据,为大多数天文学家所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