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齐百家之语、集古圣之大成的中庸思想

孔子齐百家之语、集古圣之大成的中庸思想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伦理学说,企图通过施行仁爱、达到化解各种矛盾的目的,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思想,以齐百家之语,集古圣之大成。

中庸思想

1、中庸的思想的出现

最早见于《礼记•中庸》。《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即中正、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和洽。

与“中庸”相关的概念有中和、中道等,都表达了中庸的思维模式。

2、中庸的基本概念

所谓中庸,就是“允执厥中”、不偏不倚,“叩其两端而竭焉”。即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之中,尽量采取既不过、又无不及的“中庸之道”,以期实现矛盾双方的“中和”,从而符合“仁”的思想。

3、中庸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庸思想注重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协调、平衡矛盾的两方面,力求不偏执、不过激。

中庸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均衡性、适度性。看待或处理事物不偏邪、不越位,无过无不及,处于适度,也就是中和的状态。

孔子把这一方法论原则运用在他思想的多个方面,如对人性的看法是既非恶也非善,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治国措施上,他主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在人的认识能力上,既承认有“生而知之”,更提倡“学而知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