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垂沙之战简介
齐宣王十九年(前301),孟尝君拉拢韩、魏,发动三国大军,以匡章为将,大举入侵楚国。联军与楚军沿洮水扎营,联军能够看见对方,就是不敢轻易出军,因为不知河水的深浅。
每当联军想渡河或者试探河水的深浅时,楚军就调集弓箭手,以密集如蝗的飞箭射退联军。楚军凭河死守,联军无法开进,战争相持了六个多月。因为双方都在河边的沙滩上扎营列阵,这一场战争被称为“垂沙之战”。
战争进行了大半年,勇猛无敌的将军匡章没有传来一个好消息,齐宣王又害怕孟尝君利用这个机会发展个人势力,再也等不下去了,于是派口才极好的周最到前线监督。
周最能说会道,嘴上功夫了得,却没有实际本领,更不懂战争。他刚到前线就找到匡章,将其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通,对什么事都指指点点。
国君派遣使臣监督战事,不管情况多么恶劣,匡章只有一条路∶硬着头皮,冒死往前冲。他找来几位身手迅捷的士兵,经过特殊训练,组成一支小队伍,去打探清楚讹水的深浅。
小队人马刚刚下水,还没到中央,便遭到了楚军的飞箭袭击。结果可想而知,逃得慢的被射死,逃得快的被射伤,河水被染成了血水。
就在这时,山上传来一个樵夫的吟唱之声。老樵夫的意思是,毗水的深浅,愚蠢的人是不会知道的。听懂吟唱中的意思后,联军中就有人请教。老樵夫很爽快,告诉联军,凡是没有楚军守卫的地方,水就非常深;只要是有楚军驻守的地方,水一定非常浅。
联军一看,只见楚军扎营列阵不整齐,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有的地方甚至没人,一下子就明白该怎么对付楚军。等到晚上,匡章调动主力,集中优势,攻击楚军防守最密集的地区。
联军突然大举进攻,又是在晚上,楚军连逃跑都来不及,大部分成为联军的刀下鬼。垂沙之战大胜后,韩、魏趁机抢占宛、叶以北的地区,楚国深受重创。
秦国落井下石,在垂沙之战的第二年,发兵伐楚,攻陷新城,斩首三万。每一次战争失败,楚国不仅失去土地,还丧失主将。在垂沙之战中,大将唐眛战死;在紧接着的新城之战,大将景缺同样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