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失落的亚洲第一

北洋水师——失落的亚洲第一

北洋水师,始终是清政府的一个骄傲。但其覆灭之惨烈,却也为后人所诟病。

它的缘起是这样的:1874年6月,清政府藩属国琉球的几艘渔船,因为大风意外漂流到了台湾,渔民与当地高山族人发生了冲突。

北洋水师

清政府对此事做了妥善处理。但是,这件小事却引起了邻国日本的不满,他们以此次渔民冲突中清政府袒护台湾为借口,于1874年6月15日,秘密派出几艘商船,阴谋占领台湾。

日军入侵台湾的消息马上就被清政府知道了。清廷急派林则徐的女婿——总理船政大臣沈葆祯,率领几艘近代化兵舰前往台湾。第一次见到大清国舰队的日本兵十分惊慌,因为他们乘坐的只是几艘商船。所以,迫于清军威力,纷纷逃离台湾。这场近代史上中日双方的第一次正面冲突,似乎是以清军的获胜结束。但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

由于实行了“明治维新”,日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封建时期进入了“近代文明”时代。它通过外交手段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同时这次改革也使日本这个亚洲国家开始向欧洲列强靠拢,成为被西方国际大家庭认可的一员。因此,当日本的目的没有达到时,他的同盟者美国便联合英国和法国,帮助日本一起向清政府施压。

在三国的支持下,理亏却仗势欺人的日本向清政府索赔军费50万两,而软弱的清政府竟然接受了日本的无礼要求。

在这件事件中,让清政府感到无比惊讶的是,日本竟然也像列强一样敢侵犯大清国土。此时清朝政府的信心再一次遭受了来自海上的重创。

于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与日本签订赔款条约后的第六天,便愤然上奏清廷,强调了海防问题的急迫性。而此时的清政府似乎也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在当天就发布上谕,令沿海沿江各省督抚们在一个月内将各自的意见上奏朝廷。随即一场关于“海防战略”的大讨论迅速展开。

虽然时任直隶总督兼文华殿大学士的李鸿章对这次海防大讨论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争强好胜的他还是提出了许多务实的看法。

限期一个月的海防大讨论,被拖延了大半年后,终于在1875年5月由恭亲王整理总结后上奏朝廷。依据讨论的结果皇上决定成立南、北洋水师,两支水师齐头并进。不久后,沈葆桢被任命为南洋通商事务大臣,而李鸿章则担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兼办各自的海防事宜。

李鸿章和沈葆桢都是当时洋务运动中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清政府大臣中较早放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他们都赞成发展工商业以富国力的思想,并积极主张创立中国近代的海军,以增强国力。因此,他们互相提携,步调一致向前走。但私下他们却因为清政府分配给南、北洋水师共同使用的每年约400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而明争暗斗。

两人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最终擅长权术的李鸿章得到了大部分的海军经费,而沈葆桢的南洋水师只拿到了很少的部分。在拿到了大笔的银子后,对军舰一无所知的李鸿章心中犹豫不决,因为他不知道应该向哪个国家购买最先进的军舰。

在担任清政府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的大力推荐下,李鸿章从1875~1879年,先后从英国订购了八艘炮船用于港口的守卫。

然而,经过考察,李鸿章发现同时订购的两艘巡洋舰“超勇”和“扬威”存在许多弱点。吃一堑、长一智的李中堂后来经过细心比对,并在暗中打探价格后,决定向德国购买军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价格比较便宜。与此同时,李鸿章把北洋提督的人选,锁定在了当时清政府骑兵总兵丁汝昌身上。

就在李鸿章抓紧时间组建北洋水师的时候,雄心勃勃的日本也在马不停蹄地购买军舰。日本入侵台湾未果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妄想。

8年后,朝鲜的亲中派与亲日派之间爆发战争,中日两国各自派遣军舰前去进行干预。日本再次因海军实力远不如淮军将领吴长庆所率领的中国舰队,没有贸然发动战争。几次想要入侵朝鲜都被清政府的舰队阻碍,如此一来,日本对中国的海军恨的是咬牙切齿。把大清海军,尤其是大清海军的主力舰队北洋水师彻底击败,是日本海军从上至下的共同梦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