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为信是什么事件?

商鞅立木为信是什么事件?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商君书》等,他早年在魏国,没有被魏国重用,后来在秦国做官,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变法之前,商鞅担心自己没有威信,民众不相信新法,就在秦国国都市场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民众,有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给他十金。当时民众很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就又说:“能把木头搬走的,赏赐给他五十金。”

商鞅立木为信

有一个人就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也就真的给了他五十金,表明自己没有欺骗民众。商鞅知道自己已经在民众中树立了威信,民众愿意相信、听从他,于是正式颁布了新的法令。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之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后来,曾经在变法中和商鞅发生矛盾冲突的秦惠王继承王位,以谋反的罪名诛杀商鞅,但商鞅的变法措施依旧被保留下来。

商鞅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商君书》中,他进行变法的措施主要有:压制贵族和官吏的势力,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统一税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将居民每五家编为“伍”,十家为“什”,相互揭发违法行为;制定严酷的法律并严格实施;军事上创立二十级军功爵位,赏功罚过,废除了世代继承爵位的制度;承认土地为个人私有并允许买卖土地等。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通过变法改革使秦国迅速强大,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其变法的许多思想内容被后世沿用发展,对中国影响极其深远。

但商鞅制定法律过于严酷,滥用酷刑,这让他自己得罪不少人,最后不得善终,严酷的刑法也是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