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戛尔尼访华到清朝与外界的最初接触
1793年,正是乾隆五十八年,在中西交流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使华。
当时,欧洲强国英国希望和东方强国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求彼此开放贸易,为此派出了庞大的使团,随员700多名,乘坐5艘战舰,载满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先进的冲锋枪、大炮、世界地图、纺纱机、蒸汽机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可惜,乾隆虽然接见了英国大使,但拒绝了英国使团的全部请求。
1816年,正逢嘉庆在位,不死心的英国再次派人出使中国,希望强强联合,开放贸易。然而,嘉庆坚决要求使团行叩拜礼,英国正使阿美士德则坚持只能行脱帽鞠躬礼。仅仅因为一个参见礼节问题,英国两次主动的拜访都无功而返。
和平手段没有效果,使节们又看透了大清虚有其表的现实,这就使英国确立了日后武力叩关的方针。
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首的西方商人,一直希望打开中国市场。虽然康熙朝开放了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四个通商口岸,但完全是本着施舍的态度,满足不了英国商人贸易的需求。这和英国人心中所想的自由贸易相差甚远。
一些英国商人不堪清朝官吏勒索,要求变更贸易路线,另开通商口岸,当时的乾隆却认为这些洋人居心叵测,断然拒绝。
中国与西方直接开展的正常贸易,到鸦片战争之前,一直都是顺差。仅乾隆在位时的1781年至1790年短短9年,中国输往英国的茶叶一项就为中国赚取了9600万元;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中国的所有工业品,价值仅及茶价的1/6。
但是,贸易逆差是英国难以容忍的,而清朝的贸易态度又使英国商人不能满足,这就使得英国政府和英国商人一致希望扩大中国市场,为此他们开始贩卖鸦片。
乾隆初年,英国商人第一次向中国输入鸦片。东印度公司员工偷偷把印度的鸦片运到广州,第一次就尝到了甜头。每箱鸦片在印度的购价不过250印币,运到中国后,售价高达1600印币,翻了有6倍多。上至皇亲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陷入毒瘾中不能自拔。
英国人认为鸦片有害,必须严格限制它的国内消耗,但并不限制用鸦片进行对外贸易,反而积极鼓励外销。许多英国鸦片贩在中国发了横财。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重申雍正年间的禁令,禁止烟具输入和贩卖。但这道禁令成了一纸空文,鸦片虽然被禁止贩卖,但只要花一点钱贿赂主管官员,被朝廷禁止的鸦片买卖就成了合法的,可以公开进行。
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约4000箱,到了1839年就扩大了10倍,利润达到每年4000万银圆。鸦片贸易在英国的对华贸易总值中占到1/2以上。
靠鸦片的输出,英国政府一举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中国则由200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鸦片贸易从此由英国政府的默许变为公开认可的了,英国开始强迫印度生产鸦片,换取中国白银。
鸦片贸易造成中国大量的现银外流,吸食地区也从“海滨近地”扩大到十数省,银荒已从沿海省份蔓延到全国各地。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至少1000万两,接近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白银大量外流使得银价上涨,百姓负担加重,各省拖欠赋税日益增多,清政府陷入了财政危机。而且,因为吸食鸦片,几百万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上都深受毒害,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遭受了重大的破坏和损失。
意识到大事不妙的清王朝当然要展开行动,而尝到了鸦片贩卖甜头的西方鸦片贩子自然不会轻易收手。战争,因此变成不可避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