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分别是谁,到底是指哪五个人?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五个诸侯。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在政治、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征伐,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主。
据统计,“五霸”共有七种不同的说法,分别是:
1、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4、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5、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6、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7、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不过,影响较大、得到大多数认可的,一般有两种说法:
1、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各史籍皆认同,没有争议。
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但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也有相当高的认可度。
春秋后期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也都是一时之雄。
而宋襄公虽然没有称霸的绝对实力,但他坚持仁义的理念,因而得到一定的尊重。
在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天下的情况下,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附属国的义务,这主要通过以盟约的形式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诸侯国之间的争端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