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是什么时代的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什么时代的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的一种文化,因它的主要遗址在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为龙山文化的源头。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前2400年,分布区域东至黄海之滨,南达苏皖北部,西到河南东部,北达辽东半岛。根据大汶口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

大汶口文化

早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但在早期的后一阶段,但母系社会开始解体,逐渐向父系社会过渡。

大汶口文化中期则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阶段,中期时财富的私有和贫富之间的分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汶口文化晚期生产力水平较中期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之前所确立的父权制,这时已经逐渐没落,氏族制度也走向了崩溃。

大汶口文化以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盛行三足和圈足器,早期全系手制,多红色,晚期出现轮制,多黑色和灰色。早期只见单色黑彩,中期彩陶增多,红、白、黑、赭等色均有,几何纹是其彩陶的主要图案。

大汶口出土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早期制造粗糙,中期以后磨制精致,并用琢钻和管钻法打孔。装饰品做工精致,中期以后出现雕刻镶嵌技术

根据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掘,特别是墓葬的发掘,对大汶口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主要有2种不同看法:

一、认为私有制已经确立,一夫一妻制已得到巩固,应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阶段。

二、认为墓内随葬品悬殊很大,并已出现文字,大汶口文化应是奴隶社会的产生的初级阶段。

热门文章